悼僧德芬 其二

妙龄萧洒脱尘笼,高揖禅林话苦空。
万水千山新道眼,一瓶二钵旧家风。
圆镜肇论⑴能知趣,笔法诗章稍自工。
圆泽精魂定何所,想随流水到天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名叫德芬的僧人,通过回忆他的生平和品格,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首联“妙龄萧洒脱尘笼,高揖禅林话苦空”写德芬年轻时就有超脱世俗的气质,早早进入佛门,追求禅理。“萧洒”形容他自在不羁,“高揖”表示他对佛法的虔诚。

颔联“万水千山新道眼,一瓶二钵旧家风”用对比手法展现德芬的修行:他走遍千山万水开拓眼界(新),但始终保持着僧人简朴的生活(旧)。“一瓶二钵”指僧人随身携带的饮水瓶和饭钵,象征清贫自律。

颈联“圆镜肇论能知趣,笔法诗章稍自工”赞美德芬的佛学造诣和文学才华。“圆镜”比喻他心如明镜,通晓佛理;“肇论”指高深的佛教著作。后半句说他还能写一手好字、好诗。

尾联“圆泽精魂定何所,想随流水到天童”用典故表达对德芬灵魂归宿的想象。诗人猜想他的灵魂可能像传说中高僧圆泽那样,化作流水去往佛教圣地天童寺,暗喻德芬修行圆满,灵魂超脱。

全诗通过“山水与瓶钵”“佛理与诗文”等多重对比,塑造了一位既虔诚修行又才华横溢的僧人形象。最后用流水比喻灵魂,既符合僧人清透的品格,又让哀思化作充满禅意的画面,余韵悠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