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僧少林不遇

坐破团蒲记释家,参师底事去天涯。
云开少室峰衔月,路绕黄河岸走沙。
东土问经空五蕴,南宗听讲悟三车。
石幢旧在无人礼,落日寒林噪暮鸦。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访僧少林不遇》讲述了一位旅人前往少林寺拜访僧人,却未能如愿相见的经历,表达了对佛法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写旅人坐着蒲团,心中记挂着佛教,但为了拜访导师,他不得不远行天涯。这里通过“坐破团蒲”和“去天涯”的对比,表现了旅人对佛法的虔诚和寻师的艰辛。

接着,中间两句描绘了旅人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色:云散开后,少室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黄河岸边,风沙缭绕。这些景象既展现了旅途的壮美,也暗示了旅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然后,五六句写旅人在东土(指中国)向僧人请教佛经,却发现“五蕴”是空的,意思是世间万物本质上是虚幻的;在南宗(佛教宗派)听讲佛法时,他领悟了“三车”的深意,象征着佛法的不同层次和境界。这两句表达了旅人对佛法的理解逐渐深入,也在寻找内心的平静。

最后两句写旅人回到少林寺,发现石幢(刻有经文的石柱)依旧矗立,但无人前来礼拜;夕阳西下,寒林中只有暮鸦在啼叫。这些意象传达了一种萧瑟和孤寂之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旅人寻访僧人的经历,表达了对佛法的追求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