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少年惯爱春光好。
樽酒旗亭欢共倒。
而今翻觉怕春来,会少离多长著恼。
刺桐花落杨花老。
心上閒愁谁为扫。
须知百计未相逢,此恨东君能解道。

现代解析

这首词用对比手法,生动展现了人生不同阶段对春天的感受变化,道出了成长的无奈与离别的苦涩。

上阕通过"少年"与"而今"的强烈对比:年轻时把春天当狂欢节,和小伙伴们在酒馆痛快畅饮;长大后却害怕春天到来,因为聚会变少、分离变多,只剩烦恼。这种心理转变非常真实,就像我们长大后发现春节聚会时老同学越来越难凑齐的感觉。

下阕用两种花的凋零(刺桐花和杨花)暗示春天将尽,带出无人排解的闲愁。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就算想尽办法也难与想见的人重逢,这种遗憾连春神(东君)都懂。把人生遗憾写得既含蓄又深刻,就像现代人感慨"有些再见,就是再也不见"。

全词妙在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用怕春来写成年焦虑,用花落写时光流逝,用"东君能解道"把自然拟人化。语言看似简单,却精准击中了人类共通的情感软肋——对逝去美好的追忆,对聚少离多的无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