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惠以其先人禹勤刺史柳阴洗马图索题,为赋四绝 其一

东南立马阵云寒,杨柳春风解玉鞍。
半壁山河行奠定,不妨闲向晚凉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战场建功后悠然自得的画面,充满英雄气度与生活情趣的巧妙结合。

前两句"东南立马阵云寒,杨柳春风解玉鞍"用对比手法展现将军的双重形象:首句写他战场英姿,战马昂首立于东南,战云密布寒气逼人;后句笔锋一转,描写他在杨柳春风中卸下马鞍的闲适。一寒一暖之间,瞬间完成了从铁血战场到温柔乡的转换。

后两句"半壁山河行奠定,不妨闲向晚凉看"揭示深层含义:将军已为国家打下大半江山("半壁山河"),此时在傍晚凉风中观赏柳荫洗马图,显得从容不迫。"行奠定"三字举重若轻,将赫赫战功说得如同日常小事;"不妨闲"更是把保家卫国的重任与个人闲情逸致完美统一。

全诗最妙处在于用"柳阴洗马"这个休闲场景,反衬出将军的大将风范——既能叱咤风云建功立业,又能享受平淡生活,这种刚柔并济的形象,比单纯描写战场英姿更显人物魅力。春风杨柳与战马宝剑的组合,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令人神往的英雄形象。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