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春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时,一位叫社翁的老人向李学士讨酒喝的有趣场景。
前两句"社翁今日没心情,为乞治聋酒一瓶"用幽默的口吻说:今天社翁(可能指诗人自己)心情不好,想讨一瓶能治耳聋的酒。这里的"治聋酒"其实是开玩笑的说法,古人认为社日喝酒可以治耳聋,所以其实是找个借口要酒喝。
后两句"恼乱玉堂将欲遍,依稀巡到第三厅"更生动:社翁为了找李学士要酒,把整个官府(玉堂)都快找遍了,迷迷糊糊地找到第三间厅堂才找到人。一个"恼乱"(着急忙慌)、"依稀"(迷迷糊糊)把老人找酒喝的急切和可爱写得活灵活现。
整首诗妙在:
1. 用生活化的小事展现节日氛围
2. 通过"治聋酒"的玩笑体现古人风俗
3. 把讨酒老人写得像老小孩般可爱
4. 语言通俗却充满画面感,读着仿佛能看到老人挨个屋子找人的样子
这种把平凡小事写得妙趣横生的功力,正是古代文人诗歌的魅力所在。
李涛
生卒年不详。长沙(今属湖南)人。温庭筠为太学博士主秋试时,涛与卫丹、张合等应试,所作诗赋皆得称赏,榜于都堂。生平事迹见《唐摭言》卷一〇、《唐诗纪事》卷六七。涛颇有诗名。其诗如“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等句皆脍炙人口。《全唐诗》存断句3联,《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