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丝行
天孙嬾困地云机,却倩月姊看残丝。
玉兔偷将乞风伯,和机失却天未知。
风伯得丝那解织,未尝躬桑那解惜。
掀髯一笑戏一吹,散入寒空收不得。
晓来翠岭莹无痕,片云忽裂落岭根。
须臾吹作万缕银,乃是天丝不是云。
远山成练不曾卷,近林成纱未经翦。
坐看斜飞拂面来,分明是丝寻不见。
元来著面化成水,是水是丝问谁子。
玉兔偷将乞风伯,和机失却天未知。
风伯得丝那解织,未尝躬桑那解惜。
掀髯一笑戏一吹,散入寒空收不得。
晓来翠岭莹无痕,片云忽裂落岭根。
须臾吹作万缕银,乃是天丝不是云。
远山成练不曾卷,近林成纱未经翦。
坐看斜飞拂面来,分明是丝寻不见。
元来著面化成水,是水是丝问谁子。
现代解析
《天丝行》是一首充满奇幻色彩的诗,通过描绘“天丝”这一神秘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变化。诗中,“天丝”象征着天上的云彩或雨丝,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它们赋予了生命和情感。
诗的开头提到“天孙”和“月姊”,这是对天空和月亮的拟人化描写。天孙懒散地放着云彩,却请月亮来照看这些残破的云丝。接着,玉兔偷偷将这些云丝送给风伯,风伯却不懂得如何编织,也不珍惜这些云丝。风伯只是随意地吹了一口气,这些云丝便散落在寒冷的天空中,无法收回。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早晨的景象:翠绿的山岭上,云彩忽然裂开,落到了山脚下。很快,这些云彩被风吹成了无数缕银色的丝线,仿佛是天上的丝线,而不是普通的云。远处的山峦像一条练带,近处的树林则像未经剪裁的纱巾。诗人坐在那里,看着这些丝线斜飞过来,拂过脸颊,却怎么也找不到它们的踪迹。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疑问:这些丝线在接触到脸庞时,竟然化成了水。这到底是水还是丝线呢?谁也说不清楚。这里,诗人通过这一转变,表达了对自然界神秘变化的惊叹和不解。
整首诗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现象赋予了生命和情感。读者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世界,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和美丽。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对生命和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