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亭

亭不在山,无山景俗。
山不在见,无见景虚。
俗则滞有,有非真有。
虚则沦无,无非真无。
滞有迹粗,术数权谋。
沦无梦幻,黄老达么。
有无相感,保合太和。
山亭静对,养真如何(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一七)。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山和亭子的关系,但实际在探讨更深的人生哲理。

诗的开头说:亭子建在没有山的地方,景色就显得俗气;山如果只是存在却没人欣赏,景色就显得空洞。这是在说事物需要互相映衬——亭子需要山做背景才雅致,山需要被人看见才有意义。

接着分析两种极端状态:太执着于"有"(具体事物)会变得庸俗,比如整天算计利益;太沉迷于"无"(虚幻境界)会变得空泛,比如一味追求道家那种飘渺境界。

最后给出解决方案:最好的状态是"有"和"无"的平衡。就像安静地坐在山亭里,既能感受山的实在,又能体会超脱的心境,这样就能修养真性情。

全诗用山亭作比喻,告诉我们:生活要既脚踏实地,又保持精神追求;既享受现实美好,又不被俗务困住。这种中庸之道,就是古人推崇的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