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模仿宋代画家李迪的《鸡雏待饲图》而创作的,主题深刻,语言平实。
核心思想:乾隆看到画中待哺的小鸡,联想到百姓疾苦,表达了对民生问题的关切和忧虑。
逐句分析:
1. “待饲摹李画,吾心重念之”
- 乾隆临摹李迪的画作,看到小鸡等待喂食的场景,内心深受触动。
- 表面写画,实际是借画反思现实。
2. “设如歉岁值,谁救小民饥”
- 如果遇到灾荒年月,谁来救济饥饿的百姓?
- 直接点出民生困境,体现皇帝的忧患意识。
3. “独我诚深惧,诸臣愿共思”
- 乾隆说自己深感责任重大,同时希望大臣们也能共同思考如何解决百姓温饱。
- 强调治国需要君臣协力。
4. “子舆举稷语,应各慎攸司”
- 引用孟子(子舆)和上古贤臣后稷的典故,提醒官员们要尽职尽责。
- 用历史典故强调官员的责任心。
魅力所在:
- 以小见大:从一幅小鸡待喂的画,联想到天下百姓的生存问题,展现帝王心系苍生的情怀。
- 语言朴实:没有华丽辞藻,直白表达对民生的担忧,容易引起共鸣。
- 现实意义:即使今天读来,仍能感受到领导者对百姓福祉的重视,具有普世价值。
总结:
乾隆借一幅画抒发治国理念,提醒自己和官员要时刻关注民生。诗中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真诚的反思,展现了一位帝王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