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伎席

月下秋娘,烛下冬娘,更多情花卜花娘。
白蘋弄水,载取兜娘。
过泰娘桥,真娘墓,访佳娘。
杆拨曹娘,羯鼓邠娘,喝潇潇暮雨吴娘。
春情不定,一似虫娘。
爱胆娘边,酥娘畔,有心娘。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场热闹的宴会,主角是一群各有特色的歌伎舞女。全词像走马灯一样,用一连串带"娘"字的名字串联起整个场景,既俏皮又带着几分风流韵味。

上片开头用月光下、烛光中不同场景引出"秋娘""冬娘"两位女子,又用"花卜花娘"带出更多风情万种的女子。接着描写她们像水边白蘋般轻盈,乘船经过各种以古代名妓命名的地方(泰娘桥、真娘墓),像是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寻芳之旅。

下片转入宴会表演:弹琵琶的"曹娘"、击羯鼓的"邠娘"、唱着江南烟雨的"吴娘",各种才艺轮番登场。这些女子像春天般多情,又像小虫般灵动。最后落在男子们沉醉在女子们身边的情景——依偎在"胆娘"身旁,流连于"酥娘"怀抱,心里还惦记着"有心娘"。

全词妙在三点:
1. 用18个"娘"字串起全篇,像珍珠项链般精巧
2. 每个"娘"都代表不同性格的女子形象
3. 通过地名、乐器、动作等细节,让纸上的美人活灵活现

看似在写寻欢作乐,实则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对女性才情的欣赏,以及那个时代歌舞升平的社会风貌。语言俏皮风流却不低俗,堪称古代"女子图鉴"的诗词版。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