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仲素寺丞致仕归隐潜山(他集互见诗)

潜山隐君七十四,绀瞳绿发方谢事。
腹中灵液变丹砂,江上幽居连福地。
彭城为我住三日,明月满舟同一醉。
丹书细字口传诀,顾我沉迷真弃耳。
年来四十发苍苍,始欲求方救憔悴。
他年若访潜山居,慎勿逃人改名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一位叫仲素的朋友,祝贺他退休归隐潜山的赠别诗。全诗用轻松幽默的笔调,展现了两位老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开头四句描绘了74岁的仲素隐居潜山的仙人形象:虽然年过古稀却精神矍铄(绀瞳绿发),在风景秀丽的潜山(江上幽居连福地)过着炼丹修行的隐士生活。"腹中灵液变丹砂"用夸张手法表现他修炼有成。

中间四句回忆两人在彭城相聚的情景:连续三天同住同游,月下泛舟共饮。仲素认真传授养生秘诀(丹书细字口传诀),而苏轼却自嘲"沉迷真弃耳",用玩笑口吻说自己没认真听讲。

最后四句转向自嘲:40岁就头发花白的苏轼,现在才想起来要向老友求教养生之道。结尾的玩笑尤为精彩:叮嘱老友以后要是去潜山找他,可别学古人"逃名改姓"故意躲着不见。这个幽默的嘱咐既化解了离别的伤感,又透露出两人亲密无间的关系。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打破了传统赠别诗的严肃套路,用生活化的语言、生动的细节和朋友间的玩笑话,把退休隐居这样的大事写得轻松有趣,展现了苏轼平易近人的性格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