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南岳
舍舟得马如驭气,步入青松三十里。
我从蛮岭瘴烟来,不怕雨云进岳趾。
忆昔南征款庙庭,往来无恙神所祉。
当时已有归田愿,帝临此习如白水。
煌煌南正馆于东,手握八觚温玉玺。
骏奔灊霍左右辅,好生不杀扶炎纪。
崇禋竣事晓坛空,跻攀小试青鞋底。
不知云磴几千丈,但见漫山白龙尾。
石头招我上南台,瑞应阑干天半倚。
福严钟声过桥来,彷佛三生如梦里。
堂中尊者已先去,苔锁岩扉何日启?
竹嫌硗确老逾瘦,松畏高寒蟠不起。
臞儒尚病怕深登,幽讨未穷行且止。
我评七十二高峰,郁律穹窿少观美。
俨然可瞻不可玩,往往雄争如负扆。
乃知岳镇盖深厚,不与他山争秀伟。
区区献状眩儿童,乳洞淡岩真戏耳。
我从蛮岭瘴烟来,不怕雨云进岳趾。
忆昔南征款庙庭,往来无恙神所祉。
当时已有归田愿,帝临此习如白水。
煌煌南正馆于东,手握八觚温玉玺。
骏奔灊霍左右辅,好生不杀扶炎纪。
崇禋竣事晓坛空,跻攀小试青鞋底。
不知云磴几千丈,但见漫山白龙尾。
石头招我上南台,瑞应阑干天半倚。
福严钟声过桥来,彷佛三生如梦里。
堂中尊者已先去,苔锁岩扉何日启?
竹嫌硗确老逾瘦,松畏高寒蟠不起。
臞儒尚病怕深登,幽讨未穷行且止。
我评七十二高峰,郁律穹窿少观美。
俨然可瞻不可玩,往往雄争如负扆。
乃知岳镇盖深厚,不与他山争秀伟。
区区献状眩儿童,乳洞淡岩真戏耳。
现代解析
这首诗《重游南岳》讲的是作者再次游览南岳衡山的经历和感受,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开头写作者从船上下来,骑马进入山中,仿佛腾云驾雾。他走过三十里松林,从南方瘴气弥漫的地方来,却不怕山中多变的天气。这里用"瘴烟"和"雨云"对比,突出山中的清新和神秘。
中间部分回忆过去征战时期曾来祭拜山神,当时就萌生了归隐田园的想法。诗中提到"手握八觚温玉玺",可能是借古代祭祀的礼器,暗喻自己对山神的虔诚。接着描写登山的过程:清晨祭神后开始攀登,石阶高耸入云,山间云雾缭绕如白龙游动。来到南台,听到福严寺的钟声,恍如隔世,感叹人生如梦。
后面写山中景物:尊者(可能指高僧)已离去,岩门紧闭;竹子因土地贫瘠而瘦弱,松树因寒冷而蜷曲。作者自称"臞儒"(瘦弱的读书人),因病不敢继续攀登,只能半途而止。这里透露出对生命局限的无奈。
最后评价衡山七十二峰:虽然高大雄伟,但不如其他山秀美。真正的名山不靠外表争奇斗艳,而是以深厚内涵取胜。那些刻意炫耀奇特景观的山,就像儿童游戏般浅薄。结尾"乳洞淡岩真戏耳"点明主旨:自然的本真状态胜过人工雕琢。
全诗通过登山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理解:真正的伟大在于内在的深厚,而非外表的华丽。诗中既有对山景的生动描绘,又暗含人生哲理,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