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渚探梅同南漪旭瞻莳庭笠人作五首 其二 宿芦庵

投止芦中宿,前山澹夕阴。
春风花渚响,夜火佛堂深。
饥獭窥禅定,惊乌助客吟。
何人偏早起,床下有挐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芦庵借宿一晚的所见所闻,充满宁静又略带神秘的禅意。

前两句写傍晚投宿时的环境:诗人暂住在芦苇环绕的庵堂,远处山色在暮光中显得朦胧。用"澹夕阴"三个字就勾勒出黄昏时分的静谧感。

中间四句是夜间体验:春风拂过开满花的河岸沙沙作响,佛堂深处的灯火在夜色中更显幽深。饥饿的水獭偷偷观察打坐的僧人,突然惊飞的乌鸦啼叫,反而给独宿的客人增添了诗意。这里用"窥"字把动物拟人化,水獭仿佛也对佛法好奇;乌鸦的惊飞打破了寂静,却意外成为诗人的灵感来源。

最后两句是个有趣的生活场景:不知是谁早早起床,床下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可能是整理行装的声音)。用"挐音"这个象声词收尾,让整首诗在平凡的生活声响中结束,反而更显余韵。

全诗就像一组动态的镜头,从黄昏到清晨,既有大自然的声响,也有佛门的肃穆,还带着点幽默的生活气息。诗人用细腻的观察,把一次普通的借宿写得生动有趣,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