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回文体二首》就像一幅可以正反欣赏的双面绣,正着读倒着读都成诗。我们来看第一首:
开篇用"红花濯锦"这样鲜艳的比喻,把山野春花写得像华丽的蜀锦。春日暖阳里黄莺啼叫,营造出悠闲的午后氛围。但转到第三句,画风突然变得清冷——空荡的院落、古老的回廊、寂静的风声,还有幽谷中孤独的流水声,像是从热闹的集市突然走进了深山禅院。
第五句开始出现人物活动:把老曲子重新谱写成新调,这暗示诗人在进行艺术创作。喝酒后脸上泛起红晕,淡淡的愁绪藏在酒意里,这种微妙的情绪被比作颜料在纸上晕染的效果。最后两句直接点明创作状态: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苦吟诗句,急着把诗稿装进信封寄出,连装信的袋子都显得寒酸。
整首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vlog:先拍春日美景,再拍创作场景,最后记录和诗友的互动。最妙的是所有画面都能倒放——从"囊悭走递急匆匆"倒着读回去,又会发现新的意境,就像把视频倒放会看到不一样的趣味。这种文字游戏展现了古人写诗的绝妙技巧,把日常生活变成了可以正反欣赏的艺术品。
胡仲弓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