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肖健诸友并小儿辈摘野藠,归更共智晖择之。醉笔不知何语

春气趁时动,野藠香微扬。
荡漾满山谷,万物得之昌。
摇摇亦共至,十八少年郎。
摘此山野色,付以白堕觞。
搁杯能几日,儿女忽成行。
我况万里归,颜色横秋霜。
唯有藠头绿,不减故时妆。
置囊急来就,稚子呼相将。
返颈捉其臂,头额及胸膛。
熙熙尚能识,抚我鬓髯苍。
谁复顾藠色,自向春风长。
来年各白发,相期屋一厢。
小靠云溪岭,前对野荷塘。
暮冬出数椅,略仰依颓墙。
眼角眵有物,颅顶亮有阳。
百品孰能饲,相视豁牙床。
唯存孤舌在,共说藠头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温馨画面,通过采摘野藠(一种野菜)的小事,展现了亲情、时光流逝和人生感悟。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采摘野藠的欢乐场景(开头到"付以白堕觞")
春天来了,野藠散发着淡淡香气,一群年轻人(十八少年郎)在山谷间采摘,准备用野菜下酒。这里充满青春活力,画面感很强。

2. 时光飞逝的感慨("搁杯能几日"到"抚我鬓髯苍")
诗人突然感慨时间过得真快,上次喝酒仿佛就在前几天,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自己远行归来已生白发,只有野藠还像从前一样青翠。孩子们跑来迎接,调皮地拍打他的场景特别生动。

3. 对未来的温馨憧憬("谁复顾藠色"到最后)
诗人想象未来和老朋友们一起养老的生活:住在有小溪荷塘的房子里,冬天晒着太阳聊天。虽然大家都老了(眼屎、秃顶、缺牙),但还能一起回忆当年采野藠的趣事。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日常小事(采野菜)串起人生不同阶段
- 对比手法突出(年轻人的活力vs老人的衰老)
- 语言朴实但画面感强(比如孩子拍打父亲的细节)
- 既有对时光流逝的伤感,又有对亲情友情的温暖期待

最打动人心的就是最后几句:即使老了,牙齿掉光,我们还能用舌头品尝野藠,用回忆温暖余生。这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让普通的野菜也有了特殊的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