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中读书十二首 其二 (甲申)

太极非有象,一元气浑沦。
阴阳至精数,义由道士伸。
列图自下上,三五理具陈⑴。
番番希夷叟,以此勒贞珉。
元公一丁倒,遂为席上珍(陈抟无极图倒易即为周子太极图)。
后来费朱陆,往复辞纷纶。
仲尼不可作,谁与别伪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主要探讨了宇宙的本源和哲学思想,通过比喻和典故来表达作者对宇宙生成和哲学真理的理解。

首先,诗中提到的“太极”和“一元气”是古代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太极代表宇宙的原始状态,一元气则是宇宙生成的基本物质。作者认为太极并不是具体可见的,而是一种无形的、混沌的状态,一元气则是这种状态的物质表现。

接下来,诗中提到“阴阳”,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另一个核心概念,代表宇宙中的对立统一关系。作者认为阴阳是宇宙中最精妙的规律,这个道理是由道士们(指哲学家或修道者)揭示出来的。

诗中还提到“列图自下上,三五理具陈”,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哲学中的某种图解或模型,用来解释宇宙的生成和运行规律。作者认为这些图解或模型能够清晰地展示宇宙的运作原理。

随后,诗中提到“番番希夷叟,以此勒贞珉”,这里的“希夷叟”可能指的是道家或道教中的某位智者,他用这些哲学思想来刻写真理,使之永恒。

诗的中间部分提到“元公一丁倒,遂为席上珍”,这里的“元公”可能指的是周敦颐,他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提出了“太极图”的哲学思想。作者认为周敦颐的哲学思想就像一件珍贵的宝物,被人们所珍视。

最后,诗中提到“后来费朱陆,往复辞纷纶”,这里的“朱陆”可能指的是朱熹和陆九渊,他们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对周敦颐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争论。作者认为这些争论虽然复杂,但都是为了探寻真理。

诗的结尾“仲尼不可作,谁与别伪真”则表达了作者对孔子(仲尼)的怀念,认为如果没有孔子这样的人,谁来分辨真理和谬误呢?这反映了作者对哲学真理的追求和对先贤的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探讨太极、阴阳、宇宙生成等哲学概念,表达了作者对宇宙本源和哲学真理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先贤哲学家的敬仰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