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岁末江淮一带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友人王斿的思念和期待重逢的心情。
首联"袅袅春风送度关,娟娟霜月照生还"用春风和霜月两个意象,既点明了季节转换(冬去春来),又暗示了旅途的艰辛(霜月清冷)。"生还"二字透露出诗人可能刚结束一段不易的旅程。
中间两联写眼前之景:
- "迟留岁暮江淮上"说明诗人年末滞留在江淮地区
- "来往君家伯仲间"暗指与王斿兄弟的交往
- "冰滩吼新洛"描写冬日洛水结冰、流水冲击冰面的壮观声响
- "松雪媚南山"展现积雪覆盖的松树与南山相映成趣的静美画面
一动一静之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尾联"野梅官柳何时动,飞盖长桥待子闲"最为动人:
- "野梅官柳"代表春天将至的讯息
- "飞盖长桥"化用典故,暗指友人乘车来访
- 诗人以询问的语气(何时动)和等待的姿态(待子闲),将对友人的期盼与对春天的期待融为一体,使整首诗在含蓄中透出真挚情谊。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将岁末景物与怀友之情巧妙结合,既有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又饱含人间温情,展现了苏轼诗歌平易近人又意蕴深厚的特点。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