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韵满江红(牡丹)

翠袖余寒,早添得、铢衣几重。保须怪、妍华都谢,更为谁容。衔尽吴花成鹿苑,人间不恨雨和风。便一枝、流落到人家,清泪红。
山雾湿,倚熏笼。垂バ叶,鬓酥融。恨宫云一朵,飞过空同。白日长闲青鸟在,杨家花落白苹中。问故人、忍更负东风,尊酒空。

现代解析

这首《平韵满江红(牡丹)》借牡丹花的命运,暗喻人生际遇和情感沧桑,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牡丹的遭遇与人的命运 开篇用"翠袖余寒"形容牡丹在春寒中艰难开放,"铢衣几重"暗示它层层花瓣如华服加身。但这样美丽的花却无人欣赏("更为谁容"),就像有才华的人被埋没。后文提到牡丹被风雨摧残("衔尽吴花成鹿苑"),甚至流落寻常人家("一枝流落到人家"),花瓣如血泪般凋零("清泪红"),这其实是借花写人——美好事物在残酷现实中挣扎的命运。

2. 深宫怨女的影子 "山雾湿""倚熏笼"等句突然转向女性视角:鬓发松散("鬓酥融")的女子望着飞走的宫云("恨宫云一朵"),像被困深宫的妃子。这里牡丹与女子形象重叠——杨家(可能指杨贵妃)的落花飘在浮萍上,暗示红颜薄命。白日漫长只有青鸟(信使)相伴,更显孤独。

3. 对逝去美好的痛惜 结尾的"问故人"是情感爆发点:故人忍心辜负东风(春光/机遇)吗?酒杯已空,如同错过的时光无法挽回。诗人表面劝人珍惜春光,实则痛心于才华被浪费、真情被辜负的普遍悲剧。

艺术魅力在于双重隐喻: - 牡丹既是自然之花,也是人的象征 - 风雨既是天气,也是人生挫折 - "清泪红"把凋谢的花瓣比作血泪,画面凄美

全词像一部微电影:镜头从风雨中的牡丹切换到深宫女子,最后定格在空酒杯上,让读者自然体会到美丽易逝、怀才不遇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