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适一百五日太平寺看花二绝 其一

遍入僧房花照眼,细寻芳径蝶随行。
归时不怕江波晚,新有桥虹水上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太平寺赏花时的愉悦心情和归途中的轻松感受。

前两句写赏花情景:诗人走遍寺庙的每个角落,盛开的鲜花让人眼前一亮;沿着小路细细寻觅花香时,蝴蝶也追随着他的脚步翩翩起舞。这里用"花照眼"形容花朵明艳动人,用"蝶随行"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后两句写归途:诗人说天黑也不怕回家晚,因为江上新建了一座彩虹般的桥梁。这里的"桥虹"既是实指新建的彩色桥梁,又暗含"雨后彩虹"的意象,暗示心情如彩虹般明媚。通过"不怕"二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游玩尽兴后的满足感。

全诗用简单明快的语言,把一次普通的春游写得充满生趣。诗人通过鲜花、蝴蝶、彩虹桥这些明亮欢快的意象,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和闲适自得的心境。最妙的是最后用一座新桥作结,既点明时代发展(新建桥梁),又给整首诗增添了现代气息和希望感。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