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皇帝在皇家园林赏花钓鱼的盛大场景,展现了君臣同乐的和谐画面。
前两句写皇帝仪仗队浩浩荡荡进入皇家园林,文武百官恭敬迎接的场景。"仙跸"指皇帝车驾,"玉舆"是华美的御用马车,烘托出皇家气派。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了赏花钓鱼的细节:花朵环绕着皇帝的座位,帐幔层层展开;鱼儿咬钩被钓起,皇帝高兴地赏赐美酒。鸟儿在花丛中鸣叫,大臣们在池塘边流连忘返,通过声音和动作描写,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皇帝不仅赐宴,还允许文人们即兴作诗。这里的"鸾藻"指华美的诗文,暗示这是一场风雅的聚会。诗人作为"儒生"能参与其中,流露出荣幸之情。
全诗用明快的笔调,将皇家游园会写得既庄重又不失生活情趣。通过"花围帝座"、"鳞上天钩"等生动比喻,把寻常的赏花钓鱼写出了新意,展现了宋代宫廷文化的优雅风貌。
陈襄
(1017—1080)宋福州候官人,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友称“四先生”,倡理学。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杭州。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尝荐司马光、苏轼等三十三人。有《古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