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一位已故僧人义和的怀念,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追忆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山中修行的画面:僧人拄着竹杖、穿着草鞋登上青山,眼前的山水依旧,但当年同游的人已经不在了。野鹤自由自在地飞入云中,小徒弟在月光下洗着饭钵归来,这些日常景象都让作者想起故人。
后四句转入回忆:墙上还留着故人醉后题写的墨迹,作者常去拜访的禅房如今已无人应答。最让人唏嘘的是,当年僧人亲手种下的柏树,如今已长得粗壮("四十围"形容树干极粗),却再也看不到种树的人了。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将思念之情融入山水、野鹤、堂柏等具体意象中,没有直接说"我多伤心",但通过"山川依旧人不在"的对比,通过"醉墨犹存人已逝"的细节,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份深沉的哀思。特别是最后用柏树的生长反衬人的逝去,更显出生命无常的苍凉。
王寂
王寂(1128~1194)金代文学家。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德三年进士,历仕太原祁县令、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大定二十六年,因救灾之事蒙冤,被贬蔡州防御使,后以中都路转运使致仕。卒谥文肃。工诗文,诗境清刻镵露,古文博大疏畅,著有《拙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