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
临高台,高台上极于穹窿。
紫垣天市,雕阑绮疏,曲曲而相通。
昆崙县圃,瞠乎其下,讵知三观之与祝融,灵光章华岂足崇。
台中之人,丹颜素发称老翁,从台谒帝翔天宫。
帝亲挈之神符,斥飞廉而鞭丰隆。
回羲和之飞御日,吼雨而掣风。
六合摇摇若颠舟,台亦岌岌不可以久从。
况乎下有瀺灂万仞之洪淙,沧桑变幻兮人莫之穷。
嗟尔非柱下之老龙,又非广成子,讲道于崆峒。
胡为凌苍昊,驾汗漫,将欲与天地乎长终。
紫垣天市,雕阑绮疏,曲曲而相通。
昆崙县圃,瞠乎其下,讵知三观之与祝融,灵光章华岂足崇。
台中之人,丹颜素发称老翁,从台谒帝翔天宫。
帝亲挈之神符,斥飞廉而鞭丰隆。
回羲和之飞御日,吼雨而掣风。
六合摇摇若颠舟,台亦岌岌不可以久从。
况乎下有瀺灂万仞之洪淙,沧桑变幻兮人莫之穷。
嗟尔非柱下之老龙,又非广成子,讲道于崆峒。
胡为凌苍昊,驾汗漫,将欲与天地乎长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耸的台子,它高入云霄,像是连接天穹的一部分。台子周围装饰着精美的栏杆和窗户,布局复杂而精巧。诗人将这个高台比喻成了一个仙境,它矗立在昆崙山之上,比天上的星宿还要高,让人感到遥不可及。这里描绘了一座令人向往的云中楼阁,充满了神话色彩。
在高台上,有一位老人,他面带红润,满头白发,显得非常老练。老人从高台下来,向天宫拜见了天帝。天帝亲自引导他,并施展法力,迅速地穿越天宫。天帝还控制了太阳的运转,让风雨翻滚,仿佛宇宙都在动荡。这种景象让人感到世界像是在颠簸的船上,高台也摇摇欲坠,似乎无法继续待下去。
诗中还提到了高台下面的洪流,传说中这些水流一直不停,甚至记载在历史上也难以完全了解其变化。诗人在这里用这些形象,暗示着高台的非凡之处和不凡的背景。
最后,诗人提出疑问:这位老人究竟是什么身份?他既不是《道德经》中的老聃,也不是传说中的广成子。他为何要驾临高台,追求与天地同寿的永恒呢?
整首诗借用了丰富的神话元素,展现了诗人对高台和仙境的向往,同时也探讨了追求永恒与现实世界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