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送别一位名叫闻石塘的高官赴京任职的赠别之作。全诗通过赞美和期许,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贤能官员的敬重与祝福。
首联"山水浙东去,声华共若斯"是说:你从浙东的山水间出发,带着美好的名声前往京城。这里用"声华"暗指闻石塘为官清正、政绩卓著。
颔联"高贤希世出,明主俾衡持"称赞闻石塘是难得一见的贤才,而英明的君主也懂得重用这样的人才。"俾衡持"比喻让他执掌重要职位,就像用秤称量轻重一样重要。
颈联"风俗归淳后,春廷上绩时"是说在他的治理下,当地民风变得淳朴。现在正值春天入朝述职的好时机,暗示他政绩突出,将受到朝廷嘉奖。
尾联"人今公尽望,留佐衮衣垂"表达众人对他的期待:大家都盼望你能留在朝中辅佐君王。"衮衣"是古代天子的礼服,这里代指朝廷。
全诗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既赞美了闻石塘的政绩与品德,又表达了对他未来仕途的祝福。通过山水、春廷等自然意象,让送别之情显得含蓄而深厚。诗中"高贤""明主"等词,也体现了作者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李舜臣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