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园朱棣老梅下共醉乙卯

扁舟就梅花,压帽湖阴重。长廊接残滴,宿雪没石缝。

谁施一院霞,缤纷如异梦。清净自成妍,迟暮一笑共。

物外得朱老,深杯发昔瓮。空宇无藏明,设色春情纵。

高松表疏枝,当无有花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访友、共饮赏梅的闲适场景,充满宁静而绚烂的意境。

开头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诗人乘着小船靠近梅花,帽子被湖畔的梅枝压弯("湖阴重"指梅树浓密)。长廊屋檐的残雪融化滴水,积雪还藏在石头缝隙里。这里用"压帽""残滴""宿雪"等细节,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梅枝的重量、雪水的声响和冬日的清冷。

中间六句突然转入绚烂色彩:不知是谁在院子里撒了一把晚霞(暗指红梅怒放),花瓣纷飞像一场奇幻的梦。梅花在寂静中独自美丽,即便在寒冬迟暮时节,依然绽放着笑颜。诗人与老友朱棣("朱老")在梅树下重逢,挖出埋藏多年的酒瓮畅饮。这里"一院霞"的比喻尤为精妙,把静态的梅花写成动态的霞光,寒冷的冬日顿时有了温度。

最后四句升华意境:空旷的天地间,梅花让春意肆意流淌。高处的松树伸展着枝干("表疏枝"),虽然不会开花,却与梅花相映成趣。诗人似乎在说:松有松的骨气,梅有梅的风姿,万物各得其所才是自然真谛。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先是白描冬景的素净,再突然用"霞""梦"等意象爆发色彩,最后归于物我两忘的豁达。诗人通过梅花与老友、松树的互动,传递出超脱年龄与时空的闲适之乐,就像那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滋味。

陈曾寿

陈曾寿(1878~1949)晚清官员、诗人。字仁先,号耐寂、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人,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