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菊花为引子,讲述了一个关于思念与遗憾的动人故事。
第一句"追寻秋色到东篱"像一幅画:主人公在秋天来到种满菊花的篱笆边寻找秋意。这里的"东篱"让人联想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闲适,但下文却转向了伤感。
第二句"肠断三郎足别离"突然揭开悲伤的面纱。"三郎"指唐玄宗(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三),这里暗用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用"肠断"形容极度的痛苦,说明这不是普通的离别,而是生死永隔。
后两句更妙:主人公折下一枝菊花("折得一枝香在手"),花香依旧,却不知该把这思念寄往何处("临风何处寄相思")。这里把无形的思念化作有形的花香,但连寄托的对象都已不在,徒留怅惘。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菊花串联古今,既写眼前景,又暗含历史典故
2. 把对逝者的思念写得具体可感(通过折花、闻香的动作)
3. 结尾的开放式提问,让遗憾之情余韵悠长
就像我们现代人拿着老照片思念逝去的亲人,诗人通过一枝菊花,道出了人类共通的情感:那些无处安放的思念,才是最深的痛。
耶律铸
耶律铸(1221—1285年),字成仲, 元初大臣。耶律楚材子,其母为汉人苏氏。1244年耶律楚材死后,他任中书省事,上疏历代德政合于时宜者八十一章。1258年,随蒙哥伐蜀。次年蒙哥死于军中,他护送蒙哥灵柩到和林,时遇汗位争夺战,选择站在忽必烈一边。1261年(世祖中统二年)为中书省左丞相。1264年(世祖至元元年)奏定法令三十七章。后去山东任职,应诏监修国史,并多次出任中书左丞相。1283年(世祖至元二十年)因罪免职。著有《双溪醉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