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登道场山望何山作

小篮舆踏道场山。
坐里青山,望里青山。
渐看红日欲衔山,湖上青山,湖底青山。
一弯斜抹是何山。
道是何山,又问何山。
姓何高士住何山,除却何山,更有何山。

现代解析

这首词就像一幅动态的山水画,用重复的"山"字玩出了奇妙的效果。作者坐着小竹轿上山,眼前全是层层叠叠的青山——坐着看是山,抬头望是山,连太阳落山时,湖面上下都倒映着山影。下半段更有趣,突然出现一座不知名的山,作者像好奇宝宝一样追问:这到底是什么山?哪个姓何的高人住在这里?除了这座何山,世上还有多少这样的山?

全词用17个"山"字串起,像打拍子一样形成独特的节奏感。表面看是写登山所见,其实藏着哲学思考:我们眼中熟悉的事物(比如山),换个角度就变得陌生;而看似普通的自然景象(如何山),可能蕴含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这种对日常景物的反复追问,让人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好奇与敬畏,也启发我们重新观察身边习以为常的风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