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雨过后乡村宁静祥和的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和丰收的希望。
前两句"榆甲雨过春水平,村原无复桔槔声"写景:榆树新芽刚冒,一场春雨让田间积水与地面齐平。往日吱呀作响的汲水工具(桔槔)都安静了,说明雨水充足,农民不用再辛苦提水灌溉。
后两句"年来料得多丰稔,墙角先看荠菜生"抒情:看着墙角率先冒出的荠菜,诗人预感到今年会是个丰收年。这里用小小的荠菜作为征兆,以小见大,透露出对美好年景的期待。
全诗语言朴实如话,通过"榆芽"、"荠菜"等寻常景物,传递出农民靠天吃饭的朴素喜悦。最妙的是"桔槔声停"这个细节,既说明雨水充沛,又暗示农人难得的清闲,比直接说"雨量充足"生动得多。墙角荠菜这个意象,更是把对丰收的期盼写得具体可感,让人仿佛闻到了春天的气息。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