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同年某君联

中华讵不欲敉平耶,胡蓄道德能文章如公,奄然长逝;
京洛都幻成陈迹矣,忆秋声馆谏草堂旧集,得勿怆怀。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哀悼一位同年(古代科举同届考中的朋友)的,情感真挚,用词文雅但不过分艰深。

上联在问:中国难道不想太平吗?可为什么像您这样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的人,却突然离世了?"讵不"就是"难道不","敉平"指国家安定,"奄然"形容突然。这里用反问语气,突出对英才早逝的不舍和困惑。

下联说:京城往事都成了回忆,想起我们曾在秋声馆、谏草堂这些地方相聚的旧事,怎能不伤心?"京洛"借指京城,"陈迹"指往事,"得勿"就是"能不"。通过具体地点唤起共同记忆,让哀思更真实可感。

全联魅力在于:
1. 用对比手法:国家需要人才vs人才逝去,往事欢乐vs今日哀伤
2. 善用具体意象:秋声馆、谏草堂这些真实场所,让抽象情感有了落脚点
3. 语气把握得当:既有文人雅士的含蓄(用"敉平""京洛"等代指),又有真情流露的直白("得勿怆怀")

这种挽联既保持了文人交往的体面,又突破了客套话,把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对逝去的痛惜、对往事的怀念都凝练地表达出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