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二首 其一

祖尚浮虚事漆园,生平圜府不曾言。
神峰峻若瑶林茂,手色全如玉柄温。
翊辅但求三兔窟,风流空擅一龙门。
季年丧国排墙祸,绮靡谀言可得存。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命运,表达了对虚荣与浮华的批判,以及对真实价值的思考。

首句“祖尚浮虚事漆园”指出,某些人追求虚假的名声和虚荣,像在漆园(可能指华丽但空洞的地方)中忙碌,却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东西。接下来的“生平圜府不曾言”暗示,这些人一生都在追逐表面的光鲜,却从未触及内心或真实的自我。

“神峰峻若瑶林茂,手色全如玉柄温”用比喻形容这些人外表高贵、光彩照人,就像高峻的神山和茂盛的瑶林,他们的举止也优雅如玉,但这些都只是外在的装饰,缺乏内在的深度。

“翊辅但求三兔窟,风流空擅一龙门”进一步讽刺这些人虽然表面上风光无限,帮助他人或追求名利,但实际上只是在为自己谋取利益,像兔子一样寻找安全的藏身之处。他们的所谓风流,不过是空有其表,无法真正赢得人心。

最后两句“季年丧国排墙祸,绮靡谀言可得存”点明了这种虚荣与浮华的后果:到了晚年,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虚伪和谄媚而失去一切,甚至导致国家的衰败。那些华丽却空洞的言辞,最终也无法长久留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讽刺,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而是应该追求内在的真实与价值。虚荣与浮华虽然一时耀眼,但终究无法持久,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