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豪迈的笔调赞美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官员(胡象江),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猛将形象(前四句)
开篇就说这位大人才华天下第一,像在龙门大战中让众多能人甘心追随。他刚执掌兵权成立帅府,转眼就在酒席间谈笑风生时制服了侯王(可能是用智谋降服对手)。这里用"樽俎殪侯王"的典故(出自晏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故事),突出他智勇双全的特质。
第二部分:文治功绩(中间两句)
接着写他在福建主持科举选拔人才(文衡指考官),又到云南洱海一带整顿法纪,使当地官场风气为之一清。"光揭""尘清"这两个动词用得特别生动,像阳光驱散黑暗,又像秋霜涤荡尘埃。
第三部分:未来期许(最后两句)
听说他把功绩都谦虚地写在奏章里,诗人期待他将来能成为宰相(调鼎是宰相的代称),像上古贤臣辅佐尧舜那样辅佐明君。最后用"虞唐"(尧舜时代)作比,既是对他品德的最高赞美,也暗含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全诗最妙的是把战场、考场、官场三个场景串联起来,用"旌旄(军旗)""文衡(科举)""宪节(法纪)""疏草(奏章)"等具体物件,把抽象的政治才能写得可触可感。就像现在人说"能文能武""政绩斐然",但诗人用战功、选才、反腐这些生动画面来表达,显得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