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八日出山海关

今年辽沈频来往,每出榆关一抚膺。海近天垂含浩渺,地平山纵竞骁腾。

危邦空叹吾为虏,浩劫终愁谷作陵。尽有边才谁用得,翻飞遥想郅都鹰。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出山海关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前四句写景:作者频繁往返辽沈地区,每次经过山海关(榆关)都忍不住拍胸感慨。眼前是辽阔的大海与天际相接,平坦的大地上群山奔腾起伏。这些壮丽景色本该让人心旷神怡,但作者却无心欣赏。

后四句抒情:作者感叹国家危难,自己却像俘虏一样无能为力。他担忧战乱会让良田变成荒丘,更痛心朝廷放着那么多边防人才不用。最后用"郅都鹰"的典故(汉代名将郅都镇守边疆的故事),表达对英雄人物的向往,暗讽当时无人能保家卫国。

全诗通过雄浑的边关景色,反衬出作者内心的忧虑。看似在写山川壮丽,实则句句都在说:大好河山,谁来守护?语言直白有力,把对国家的担忧、对现实的无奈都融进了壮阔的风景描写中。

郑孝胥

郑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字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中国福建省闽侯县人。工诗,擅书法,为诗坛“同光体”宣导者之一。著有《海藏楼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