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师破洮河城获鬼章(时在同文考试,不与入贺)

盛德包荒与古同,十年关塞古洮戎。
神兵合沓来天上,猛虎逡巡落槛中。
蜀境粗偿关羽恨,汉津今奏武皇功。
城阴却叹周南滞,梦想鹓行紫禁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科举考场听说宋军收复洮河城后写的,表达了他既兴奋又遗憾的复杂心情。

前四句写战争胜利:朝廷像古代圣王一样宽容(盛德包荒),经过十年经营终于平定西北边境(洮戎)。宋军如天兵降临(神兵合沓),敌人像猛虎最终被关进笼子(逡巡落槛),用神话般的笔法渲染了战果辉煌。

中间两句用历史典故表达喜悦:就像关羽当年失去荆州,如今宋朝也雪耻收复失地(蜀境关羽恨);像汉武帝开拓疆土,现在宋军也立下大功(汉津武皇功)。这两个比喻让当代战事有了历史厚重感。

最后两句流露遗憾:别人都在庆贺时,自己却困在考场(周南滞),只能想象朝廷庆功的场面(鹓行紫禁东)。"城阴"二字既指考场阴影,也暗示自己错失庆功机会的失落。

全诗最妙处在于把国家胜利和个人际遇巧妙结合:一边是金戈铁马的战场捷报,一边是科举考场的奋笔疾书;既有"猛虎落槛"的豪迈比喻,又有"梦想鹓行"的文人惆怅,展现出苏轼既关心国事又感慨自身处境的多重情感。

孔武仲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