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

东南一望日中乌,欲遂羲和去得无。
且向秦楼棠树下,每朝先觅照罗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浪漫想象的画面,核心是借太阳神话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守护。

前两句"东南一望日中乌,欲遂羲和去得无"用神话意象开篇:诗人望向东南方,看见太阳里的金乌(传说中太阳里的神鸟),想跟着太阳神羲和的车驾飞升而去。这里"去得无"三字透露出现实中难以实现的遗憾,展现了对超凡境界的向往。

后两句笔锋一转"且向秦楼棠树下,每朝先觅照罗敷":既然追不上太阳,不如回到人间美景中。在秦楼旁的棠树下,每天清晨寻找第一缕照在罗敷(古代美女代称)身上的阳光。这里用"觅照"这个动作,把阳光拟人化,仿佛阳光也懂得欣赏美人,而诗人则化身成阳光的引导者,展现了对生活中细微美好的珍视。

全诗妙在将神话与现实交织:从追逐太阳的宏大幻想,落到守护晨光中美人的温柔瞬间。通过这种对比,传递出人生真谛——不必好高骛远,身边的美好更值得珍惜。就像现代人追逐远方风景时,不妨也留心窗前那株每天最先被朝阳吻到的花。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