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庞颍公

贤哉庞颍公,天相佑仁宗。
清规映当代。劲节摩秋空。
皇佑维四年,蛮寇南海邕。
委身任虎将,献馘鲁侯宫。
又能识君实,荐鹗如孔融。
人言主与宾,霜降鸣丰钟。
至今勋业在,隐然齐岱嵩。
少时居荫下,读书此堂中。
三年足不市,纷华尘垢同。
平生经给予志,于此涵养丰。
梁间产灵芝,秀异郁青葱。
殿角存琬琰,挥毫气吐虹。
常时有识者,固知非卧龙。
一朝十载遇,谈笑集勋庸。
后人勤仰止,图像君子容。
萧然堂庑间,香火一时共。
地远尘不到,山高气自雄。
松竹交荫郁,桃李间繁穠。
堂经百年久,隳圮几一空。
断砌行春蚓,败壁号秋蛩。
僧有惟{左面右力}者,鼎施葺施工。
兴仆广湫隘,疏林撤翳蒙。
至今山下路,冠盖仍憧憧。
我来为此邑,坐阅三年穷。
催科本自拙,抚字亦何功。
惟有心如水,庶几踵前踪。
适当岁初吉,敛板揖清风。
来携一壶酒,谨致三酬恭。
昔尝怀此念,今乃遂我衷。
作诗留壁间,聊以写鄙悰。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一位叫庞颍公的贤臣故事,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1. 英雄事迹(前16句)
就像现代人夸赞模范人物一样,诗人用"贤哉"开头,说庞颍公是宋仁宗时期的清官能臣。特别提到他两件大功:一是像特种部队指挥官一样平定南方叛乱(皇佑四年的事),二是像伯乐推荐千里马那样发掘了司马光(君实)这样的人才。诗人用"霜降鸣丰钟"比喻他们君臣配合默契,说他的功绩像泰山一样高大。

2. 成长故事(中间16句)
这部分像人物传记片闪回,讲述庞颍公的成长经历:年轻时在简陋书房苦读三年不出门,像现代学霸专心备考。他读书的地方后来长出灵芝(古人认为祥瑞),墙上题字气势如虹。诗人调侃说:当时有眼光的人就知道,这个年轻人将来肯定不是平庸之辈("非卧龙"指不像隐居的诸葛亮,暗示会出山建功)。

3. 祠堂见闻(剩余部分)
最后像纪录片镜头,转到诗人参观庞颍公祠堂的场景。祠堂年久失修(断墙有蚯蚓、破壁蟋蟀叫),直到有个叫惟力的和尚重修。诗人说自己在此当官三年,虽然征税工作没做好,但保持像水一样清澈的初心。选了个好日子带着酒来祭拜,把这首诗写在墙上,表达对前辈的敬仰。

全诗用"水"的意象收尾很巧妙,既写自己清廉如水,又暗示要像水流延续一样传承先贤精神。通过个人祭拜行为,把历史英雄、祠堂兴衰和自己为官之道串联起来,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见贤思齐"的精神传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