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巳闰九月十三夜梦中为游山诗

春观入西岫,区名意自别。
松岚结幽赏,虫鸟弄余悦。
花气韵苍沈,树肤落翠雪。
天行无尘染,丘卧自云洁。
心在道不违,未觉万物裂。
三爵已余酣,清心写泉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梦中游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悠远的意境。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自然美景的享受
诗中用"松岚"(松树间的雾气)、"虫鸟"、"花气"、"树肤"等生动的自然元素,展现了山林的清新美好。特别是"花气韵苍沈"(花香中带着深沉的气息)、"树肤落翠雪"(树皮剥落像绿色的雪)这些描写,用新颖的比喻让普通景物变得很有诗意。

2. 超脱尘世的心境
"天行无尘染,丘卧自云洁"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远离尘嚣的轻松感,就像天空没有污染,山丘自然洁净。"心在道不违"表明他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觉得万物都很完整("未觉万物裂")。

3. 微醺中的惬意
最后两句很有趣,说喝了三杯酒后带着醉意("三爵已余酣"),在清澈的心境下欣赏泉水和月光("清心写泉月")。这种半醉半醒的状态,反而让他更能感受自然之美。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简单的自然景物组合出禅意画面
- 把喝酒、赏景这种日常小事写得很有意境
- 通过梦游的设定,展现了一种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 语言清新自然,像"虫鸟弄余悦"这样活泼的描写,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快乐

诗人没有刻意说理,而是用一幅幅山水小品,让我们体会到融入自然的愉悦和心灵的自由。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