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旅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充满历史与自然的交织之美。
前四句写旅途风景:陇地的老草根冒出嫩芽,山间樱花在晨雾中绽放。诗人路过周朝旧居,又经过汉代皇陵,用"陈根""宿雾"暗示时光流逝,用"周宅""汉陵"引发历史沧桑感。
中间两句刻画细节:柏树小道被春雨洗过更显清新,官沟里的冰悄悄融化流淌。"春经雨"与"暗溜冰"形成冷暖对比,展现初春特有的生机与寒意。
最后两句巧妙用典:诗人以江南莼羹(一种嫩叶做的汤)和北方羊酪(奶酪)作比,表面说美食,实则表达对南北风物各有千秋的欣赏——不必争论哪种更好,就像旅途中的风景,各有动人之处。
全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将自然变化、历史遗迹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语言清新却意蕴深厚,传递出诗人对时光变迁的淡然和对生活之美的发现。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