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云石耕夫道院

片云块石一耕夫,耕得情田数亩馀。
不用木金为耒耜,只将纸墨当菑畬。
塞茅心撤犹芟草,翻水文成若决渠。
三岁一番供贡籍,平时不用纳王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以笔墨为生的文人形象,用种田的比喻生动展现了创作过程。

诗中"耕夫"不是真的农民,而是指文人自己。他把写文章比作种田——纸墨就是他的农具(耒耜),文字就是他要耕种的田地(菑畬)。"塞茅心撤"形容修改文章就像除草,"翻水文成"比喻文思流畅如开闸放水。

最有趣的是后两句:文人每三年要向朝廷提交作品(贡籍),但平时不用像农民那样交租税。这里既透露了古代文人的生存状态,又暗含对自己清高生活的自得——虽然也要完成"写作任务",但终究比面朝黄土的农夫自在。

全诗妙在把枯燥的写作过程,用鲜活的农耕场景来比喻,让读者看到:原来文人伏案疾书的样子,和农夫弯腰锄地的姿态,本质上都是辛勤的耕耘者。只不过一个收获粮食,一个收获文章。

易士达

易士达,又署寓言、涉趣(《全芳备祖》前集卷一)、幼学(《全芳备祖》后集卷一一)。有《松菊寓言》(《诗渊》),已佚。易士达诗,据《全芳备祖》、《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