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游行奉怀月樵都转在皖却寄
黄鹤楼前江水流,黄鹤楼上仙人游。
仙人骑鹤去不返,高楼矗立三千秋。
青山历历汉阳县,倒影江光如匹练。
忆我登楼方少年,酒酣题句呼青莲。
卅年不归今老矣,楼亦过眼空云烟。
鹦鹉洲,晴川树,都是平生梦游处。
襟上犹题倾盖名,卷中但有怀乡赋。
江山文藻须人杰,楚国风骚仰前哲。
羡君三载驻襜帷,可有芷兰供采撷?
君诗神骨濯冰雪,君家世德光阀阅。
想见骚坛莅敦槃⑴,定使群材奉圭臬。
坐上清言字贯珠,门前流水轮消铁。
拥鼻争为谢傅吟,解颐又听匡衡说。
君不见楚地茫茫横天下,祗今三户遗民寡。
但见青红蜃结楼,谁怜云梦鸿嗷野?
持筹饮水知君才,召父杜母期君来。
绿章早达通明殿,绣斧荣登御史台。
人生久客思乡里,何况故乡有知己!
雁足频传锦字书,猪肝那及莼羹美?
仙人费文伟,词客祢正平,精爽万古长如生。
我欲趁此江月明,布帆一叶秋风轻。
与君仙枣亭边路,共话伤今望古情。
仙人骑鹤去不返,高楼矗立三千秋。
青山历历汉阳县,倒影江光如匹练。
忆我登楼方少年,酒酣题句呼青莲。
卅年不归今老矣,楼亦过眼空云烟。
鹦鹉洲,晴川树,都是平生梦游处。
襟上犹题倾盖名,卷中但有怀乡赋。
江山文藻须人杰,楚国风骚仰前哲。
羡君三载驻襜帷,可有芷兰供采撷?
君诗神骨濯冰雪,君家世德光阀阅。
想见骚坛莅敦槃⑴,定使群材奉圭臬。
坐上清言字贯珠,门前流水轮消铁。
拥鼻争为谢傅吟,解颐又听匡衡说。
君不见楚地茫茫横天下,祗今三户遗民寡。
但见青红蜃结楼,谁怜云梦鸿嗷野?
持筹饮水知君才,召父杜母期君来。
绿章早达通明殿,绣斧荣登御史台。
人生久客思乡里,何况故乡有知己!
雁足频传锦字书,猪肝那及莼羹美?
仙人费文伟,词客祢正平,精爽万古长如生。
我欲趁此江月明,布帆一叶秋风轻。
与君仙枣亭边路,共话伤今望古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黄鹤楼为背景,通过今昔对比和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友人和往事的深切怀念,同时寄托了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开篇用黄鹤楼的传说营造仙气飘飘的意境,仙人骑鹤的典故暗示时光流逝。接着用"青山倒映江面如白练"的生动比喻,勾勒出武汉江城的秀丽风光。
中年作者回忆少年登楼时的豪情——"酒后题诗敢叫诗仙李白来品评",与如今"三十年未归,楼影如过眼云烟"形成强烈对比,凸显岁月无情。鹦鹉洲、晴川阁这些地名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承载着作者青春记忆的精神符号。
诗中特别提到一位叫月樵的朋友,赞美他"诗如冰雪清透"、"家世显赫却品德高尚",期待他能像古代贤臣召父杜母那样造福一方。这里既有对友人才华的钦佩,也暗含对现实社会的期待。
最后部分情感升华:引用三国名人费祎和祢衡的典故,表达"精神永存"的信念。最动人的是结尾的想象场景——"想乘着秋风明月,与你在仙枣亭下畅谈古今",将思乡之情、知己之谊、历史感慨完美融合。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长卷:既有"江楼明月"的实景写生,又有"骑鹤仙人"的浪漫想象;既能感受到"少年题诗"的豪迈,又能体会"鸿雁哀鸣"的忧思。语言上善用对比(少年vs老年)、比喻(江光如练)、用典(召父杜母),把个人情怀与家国思绪编织得既深情又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