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里的闺阁场景,充满了唯美而含蓄的情感。
前两句"璧月金铺转蓐收,九微仙帐掩青牛"用华丽的意象开篇:如玉的月光洒在金色门环上,暗示时间流转到秋季;绣着星光的帷帐中,隐约可见女子身影。"青牛"在这里可能代指织女星,为后文埋下相思的伏笔。
中间四句通过两组对比展现闺中生活:卢家正在弹奏欢快的锦瑟曲,而石崇家的香尘却已消散(暗示欢宴已散)。女子独自整理芬芳的被褥期待美梦,铺好凉席等待新秋到来。这些细节透露出她表面平静下的寂寞等待。
最后两句"吴江越水知无际,何得同来枕畔流"是情感爆发点:吴越之地的江水无边无际,何时才能与思念之人同床共枕?将广袤的江河与私密的枕畔并置,形成强烈对比,把相思之情推向高潮。
全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华美的闺阁陈设与孤独的等待形成反差,最后用"江水"与"枕畔"的空间对比,把女子内心汹涌的思念表达得既含蓄又深刻。看似在写景物,实则字字都在诉说相思之苦。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