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献仙音 咏铁马同云臣赋
赤兔无成,乌骓不逝,屈作小楼檐马。
碎佩琮琤,丛铃戛咭,依稀客窗閒话。
更鸟雀,时相触,霜欺兼雨打。
几悲咤。
想多年、战场猛气,矜蹴踏、万马一时都哑。
流落到而今,踠霜蹄、寄人篱下。
潦倒馀生,尽闲身、蛛丝同挂。
又西风唤起,仍旧酸嘶中夜。
碎佩琮琤,丛铃戛咭,依稀客窗閒话。
更鸟雀,时相触,霜欺兼雨打。
几悲咤。
想多年、战场猛气,矜蹴踏、万马一时都哑。
流落到而今,踠霜蹄、寄人篱下。
潦倒馀生,尽闲身、蛛丝同挂。
又西风唤起,仍旧酸嘶中夜。
现代解析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屋檐下的铁马(风铃),实际上借物喻人,抒发了一种英雄落魄的悲凉。
上片写铁马的现状:它像失败的赤兔马、被困的乌骓马,只能屈居屋檐。风吹时发出玉佩碰撞、铃铛摇晃的声音,像在和人聊天。鸟雀碰撞、风吹雨打让它不得安宁。这里用战马比喻铁马,暗示它曾经辉煌。
下片转入抒情:这铁马当年在战场上何等威风,如今却沦落到屋檐下,像人寄人篱下一样。它像英雄晚年潦倒,只能和蜘蛛网作伴。但每当西风起,它仍在深夜发出嘶鸣,仿佛还在怀念战场。
全词妙在把铁马写活了。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写出英雄失路的悲哀。最后"酸嘶中夜"尤其动人,说明英雄虽落魄,但骨子里的血性还在。这种借小物件抒写大情怀的手法,让普通的风铃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