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世祖)如何英明果断地治理国家,同时巧妙处理权力交接问题,避免内乱。
前四句说刘秀作为中兴之主,重整了社会秩序(三纲)。他对待被废的东海王刘彊(温温东海王)很仁慈,没有迫害他,而是让他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废弃同草莱)。
中间四句讲刘秀像汉高祖刘邦(隆准公)一样有决断力。他请来隐士(子房致园绮)辅佐太子,确保政权平稳过渡(国本无惊猜),这显示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
最后四句用两个典故:邓禹(邓侯)在朝为官,严光(严生)选择归隐钓鱼台,说明刘秀能包容不同选择。诗人认为刘秀的功绩堪比汉高祖刘邦(高光可并驾),那些质疑的史论(喧豗)都是噪音。
全诗赞美了刘秀的三个优点:
1. 仁慈对待失败者
2. 果断英明的决策力
3. 包容不同人才
通过对比刘邦和用典,展现了理想君主的形象。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