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浦道中

故乡日以远,客路尚漫漫。
薄暮村舂急,前溪野烧残。
滩声晴似雨,水气夜生寒。
舟子饶风味,春蔬当晚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主题:离家乡越来越远,前路漫长。这种漂泊感是许多离家之人共有的体验,容易引发共鸣。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旅途环境:
- 傍晚时分,村里传来急促的舂米声,暗示农家的忙碌生活
- 前溪边野火将熄未熄,余烟袅袅
- 晴天滩头的水声哗哗,听起来像下雨般清脆
- 夜晚的水汽透着寒意

这些描写调动了听觉(舂米声、滩声)、视觉(野烧残)、触觉(夜寒),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特别是"晴似雨"的比喻很新颖,晴天却听到雨般的水声,突显了滩流的湍急。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船夫就地取材,用春天的野菜当晚餐。一个"饶风味"既写野菜鲜美,又暗含随遇而安的豁达。在艰辛旅途中,这样简单的一餐反而显得别有滋味。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但通过选取典型意象(舂米、野火、滩声、野菜),将游子思乡与旅途见闻自然融合。最妙的是在漂泊孤寂中,仍能发现生活的小确幸(春蔬美味),这种苦中作乐的态度让诗歌更有温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