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对话,揭露了古代婆媳关系中常见的矛盾。
前两句通过对比描写婆媳生活状态的悬殊:婆婆(姑)明明已经吃腻了精米肥肉,却还要挑剔;媳妇(妾)甘愿吃着粗粮野菜,毫无怨言。这里"粱肉"和"藜藿"的对比,生动展现了家庭资源分配的不公。
后两句突然引入"不仁鸟"的意象——这种鸟不停叫着"姑恶",就像在替媳妇控诉婆婆的刻薄。诗人用鸟鸣声巧妙地把家庭矛盾外化,既保留了含蓄的美感,又让读者感受到媳妇被压迫却不敢直说的委屈。
全诗最妙的是最后"姑恶"这个双关:既是鸟叫声的拟音,又直指婆婆的恶行。这种含蓄的批判方式,比直接指责更有力量,让人看到封建家庭中弱势媳妇的生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