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武阳宿前民家

秋原衰草遍,投馆日黄昏。驽马知径道,空山向旧门。

农人依鸟隼,吏卒偶鸡豚。坐席无争者,犹惭道未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黄昏,诗人投宿农家时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朴实,却充满生活气息和人生思考。

开头两句写景:秋天的原野上长满枯草,诗人在黄昏时分找地方住宿。这里用"衰草"和"黄昏"营造出萧瑟的氛围,暗示诗人旅途的疲惫。

中间四句生动有趣:疲惫的老马认得小路,带着诗人来到山里一户熟悉的人家。农民们像鸟儿归巢一样回家,小吏和士兵与农家鸡猪作伴。这些画面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质朴,也透露出诗人对这里的熟悉和亲切。特别是"吏卒偶鸡豚"一句,用幽默的笔触写出官民和谐相处的场景。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在这里大家相处融洽,没有争权夺利,但诗人反而觉得自己的道德修养还不够高尚。这种自省显得真诚而可贵,也反映了诗人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简单的生活场景展现深刻的人生感悟 2. 语言平实却富有画面感,读来如在目前 3. 在描写田园生活的同时,自然地表达了对纯朴人际关系的向往 4. 结尾的自我反思让诗意得到升华,引发读者共鸣

诗人通过一次普通的投宿经历,写出了对简单生活的珍视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正是古典诗词的精华所在。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