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山(保宁知府杨丹作记)

杨子博地志,名山屡出王。
但言隐弥匪,崇冠峙嵩梁。
井络通遥甸,天经列钜障。
群峰如菡萏,历乱发金塘。
玉壶既岖崿,天门迥开张。
宛虫连紫盖,母泉溅石床。
入门荫脩竹,中夏若寒霜。
灵鸟多异色,中林皆妙香。
耀真启幽室,积石构瑶房。
万里秘冥奥,千秋阻秩望。
惟应学仙侣,结桂共相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仙境的向往。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总写山势地位(前6句)
诗人先夸赞天门山的地理位置特殊——像王冠一样高耸超过嵩山和梁山。用"井络通遥甸"形容山脉如井绳般绵延连接远方田野,"天经列钜障"说它像天设的巨大屏障。最生动的比喻是把群峰比作"菡萏"(荷花),在阳光下的池塘中灿烂绽放。

2. 细描山中奇景(中间8句)
具体描写天门山的奇幻景象:玉壶峰险峻,天门豁然敞开;紫色的云气如虫般缠绕山巅,母泉(可能指瀑布)溅落在石床上。走进山门后,茂密竹林让盛夏变得清凉,林中有五彩神鸟和奇异芳香。诗人还想象这里藏着仙人修炼的密室("耀真幽室")和玉石建造的仙居("瑶房")。

3. 抒发求仙之志(最后4句)
诗人感慨这秘境千万年来少有人至,只有修仙之人才能结伴漫游其中。"结桂共相羊"用桂树象征高洁,表达想与仙人为伍、自在遨游的愿望。

全诗亮点在于:
- 比喻新奇:把山峰比作荷花,云气比作紫虫
- 冷暖对比:用"中夏若寒霜"突出山中的清凉神秘
- 虚实结合:既有真实景物描写,又融入道教仙境想象
- 语言如画:金塘、紫盖、妙香等词营造出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

诗人通过这座"神仙居住的山",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也展现了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山水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