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台

荆棘芃芃百尺堆,路人云此是丛台。
雨中漳浦明还灭,门外青山去又来。
歌啸且从今日乐,是非谁管后人哀。
靓妆炫服寻为土,不似昆明堑劫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废的古台遗址,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前四句写景:诗人看到杂草丛生的高土堆,路人说这就是当年繁华的丛台。雨中漳河的水光忽明忽暗,门外青山依旧在眼前绵延。这里用"明还灭""去又来"的动态描写,暗示时光流逝而自然永恒。

后四句抒情:诗人说不如把握当下及时行乐,后人如何评说都无所谓。当年盛装华服的美人早已化为尘土,但这里不像昆明池底的劫灰那样留有战争痕迹。最后两句特别点出:丛台的荒芜是自然衰败,而非战火摧毁,这种平静的消亡反而更显历史的无情。

全诗用通俗的意象对比(杂草vs华台、雨水vs青山、靓妆vs尘土),表达了"繁华终将消逝"的哲理。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读者从荒台景象中自己体会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道理,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