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乡村的闲适画卷,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芳草池塘处处佳,竹篱茅屋野人家"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的田园世界。诗人用"芳草"、"池塘"、"竹篱"、"茅屋"这些简单朴素的意象,展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野人家"三个字点出了这里住的是普通农家,暗示着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情趣。
后两句"清明过了桃花尽,颇觉春容属菜花"写出了时令变化带来的感受。清明过后,绚丽的桃花已经凋谢,但诗人并不伤感,反而发现金黄的油菜花正在田间盛开,成为春天新的主角。一个"颇觉"用得巧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和欣然接纳。
整首诗最打动人的是诗人用平常心看待季节更替的态度。他不执着于桃花的凋零,而是欣赏菜花的绽放,这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智慧,正是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境界。诗中描绘的乡村春景虽然简单,却蕴含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读来让人感到宁静愉悦。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