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九首 其八

即心是佛,颟顸淈𣸩。
菽麦不分,光阴飘忽。
三杯两碗背爷娘,百怪千妖同一窟(以上同上书卷九)。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道理:有些人把“佛性”理解得太简单粗暴,反而走偏了。

开头“即心是佛”本是禅宗名言,意思是人人心里都有佛性。但后三个词立刻泼冷水:“颟顸”(糊涂)“淈𣸩”(搅浑水)“菽麦不分”(连豆子和麦子都分不清)——这是在讽刺那些把“心即是佛”当借口,既不学习也不修行的人。就像现在有人说“躺平就是悟道”,其实是给自己的懒惰找理由。

“光阴飘忽”提醒生命短暂。后面两句更生动:有人借着“修行”的名头,整天喝酒(三杯两碗)连父母都不管(背爷娘),结果修出一堆歪门邪道(百怪千妖),就像妖怪扎堆的魔窟。

全诗像一盆冷水,专泼那些把禅宗思想当免罪金牌的人。真正的修行不是放纵自己,更不是逃避责任。就像现在网上流行的“佛系”,如果变成不努力、不负责的借口,那就和诗里讽刺的糊涂虫没两样了。

释师体

释师体(一一○八~一一七九),号或庵,俗姓罗,黄岩(今属浙江)人。年十五师妙智院守威,弱冠为沙弥,初参此庵元于天台护国,后为虎邱瞎堂慧远禅师首座。历住吴之报觉,润之焦山。孝宗淳熙六年卒,年七十二。为南岳下十六世,护国此庵景元禅师法嗣。有《语录》一卷传世。《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释师体诗,据《续古尊宿语录》所收《或庵体禅师语》及他书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