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姑苏净惠大师院中的一次深夜对话场景,表达了对人间难得相聚的珍惜和对自然的向往。
首句“常爱人间此会稀”,直接点出诗人对这次相聚的珍视。诗人觉得这样的聚会十分难得,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忙于各自的事务,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深入交流。
第二句“话长终夕重开扉”,描绘了诗人与大师的对话持续到深夜,甚至重新打开门扉继续交谈。这里的“重开扉”不仅指物理上的开门,也象征着心灵的敞开,诗人与大师的交流深入而真诚。
第三句“孤山猿鸟西湖上”,诗人将视线转向自然,想象孤山上的猿猴和鸟儿,以及西湖的美景。这些自然元素与前面的对话场景形成对比,暗示诗人对宁静自然的向往。
最后一句“懒对寒灯咏式微”,诗人表示自己懒得对着寒冷的灯光吟诵《式微》这样的哀怨诗篇。《式微》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诗人在这里用“懒”字表达了对世俗情感的淡漠,更倾向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次深夜对话和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真情的珍视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诗人通过与大师的深入交流,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并向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