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 题垂虹感旧图

烟水冥迷,柳阴下,漫泊扁舟如叶。依似当日娥眉,箫声正幽咽。

人去也、寒梅自萼,算佳景、总成虚设。笔底残春,吟边浅酌,都恁愁绝。

怕还被、缣墨无端,又空把、前朝事重说。遥想一池萍碎,阻归帆轻发。

凝倦眼、柔波万顷,伴寂寥、辗转千叠。那更新碧垂栏,暗梳凉月。

现代解析

这首《琵琶仙 题垂虹感旧图》是一首充满怀旧与感伤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往事的深深眷恋和无奈。

上阕以烟水朦胧、柳荫扁舟的画面开篇,营造出一种迷离而静谧的氛围。"依似当日娥眉,箫声正幽咽"两句,将回忆拉回过去,仿佛又见到当年那位眉目如画的女子,听到她幽怨的箫声。然而"人去也"三字陡然转折,点明物是人非的凄凉——寒梅依旧开放,美景却因故人不在而失去意义。最后"笔底残春"三句,写作者试图用笔墨留住春天,借酒消愁,却依然无法摆脱深深的哀愁。

下阕进一步深化这种怅惘。"怕还被"四句写作者害怕看到画作(缣墨)再次勾起往事,想到当年分别时池中破碎的浮萍,仿佛连归舟都难以启程。"凝倦眼"以下通过"柔波万顷"与"辗转千叠"的对比,突显内心孤寂与外界景物的巨大反差。结尾"新碧垂栏,暗梳凉月"以景结情,用新绿的栏杆和清凉的月光,暗示时光流逝中那份始终无法排解的寂寞。

全词以"垂虹感旧"为题,通过今昔对比、虚实相生的手法,将一幅画作引发的回忆写得缠绵悱恻。语言清丽婉转,意象选择精准(如烟水、寒梅、萍碎、凉月等),成功营造出"愁绝"的氛围。最打动人心的是它对"美好不可复得"这一永恒主题的诠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某刻突然被某个画面、某个声音带回过去,而后发现曾经的美好已成镜花水月,这种体验让这首词具有跨越时空的共鸣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