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图景,歌颂了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前两句"弦歌到处即熙然,桑柘青含淡淡烟"勾勒出一个安乐祥和的乡村:处处能听到欢乐的歌声,桑树和柘树泛着新绿,笼罩在薄薄的炊烟中。这里的"弦歌"暗指教化之音,说明当地官员治理有方。
后两句"肯倩奇花树民怨,为人岁岁作春妍"是点睛之笔。诗人用"奇花"比喻官员的德政,说他不是用表面功夫(奇花异草)来粉饰太平,而是真心实意为百姓排忧解难(树民怨),就像春天的使者,年复一年为人民带来温暖与希望。
全诗最动人的是"为人岁岁作春妍"这个比喻,把好官员比作永驻的春天,既形象又饱含深情。通过乡村日常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清廉爱民官员的赞美,也寄托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彭龟年
(1142—1206)临江军清江人,字子寿,号止堂。尝从朱熹、张栻游。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宜春尉。累除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宁宗时拜吏部侍郎兼侍读,议论忠直,操行坚正。指斥韩侂胄,庆元二年被追官、勒停。嘉泰三年起知赣州,以疾辞,除集英殿修撰、提举冲佑观。开熙二年,守宝谟阁待制致仕。卒谥忠肃。有《止堂集》。